清晨校园门口,民警与“红袖标”护学队风雨无阻值守;法治课堂上,学生们通过“模拟法庭剧本杀”学法懂法;困境儿童家中配资开户服务,“法治家长”结对帮扶传递温暖……2024年以来,重庆市江津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44.63%,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%,5.2万名青少年接受法治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,创新实施“津城护校”“津城护苗”“津城护花”三大行动,构建起“预防+保护+关爱”的未成年人全链条保护体系,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\n模拟法庭打开”沉浸式普法“新思路
\n“津城护校”
\n筑牢校园安全“铜墙铁壁”
\n“民警、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对重点场所开展联合巡查,校门口及重点区域实现高清监控全覆盖,周边网吧、KTV等场所均设置醒目的‘未成年人禁入’标识!”谈起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,江津区某小学保安队长指着校门口的智能监控系统介绍道。
\n这一转变源于江津区委政法委、区公安局、区教委等联合开展的“护校安园”专项治理行动。近年来,江津区通过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三防联动全面筑牢校园安全屏障:“人防”上,整合民警、教师和网格员力量组建“护校联盟”,在全区287所学校设立“护学岗”,2024年累计快速处置安全隐患369起;“技防”上,投入资金建成“校园智慧安防平台”,运用AI识别技术对校园周边可疑人员自动预警,使涉校警情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;“联防”上,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开展综合治理,累计清理校园周边违规场所53家,查处非法营运“黑校车”12辆,并在学校周边路段新增89条醒目的“彩虹斑马线”,全方位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。
\n“津城护苗”
\n法治教育从“灌输”变“体验”
\n“现在宣判:被告因校园欺凌行为承担法律责任!”在某学校的模拟法庭上,14岁的“审判长”王同学敲下法槌。这场由学生自导自演的“庭审”,是江津区沉浸式普法的缩影。
\n江津区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:通过开发法治“剧本杀”、心理情景剧等生动有趣的互动课程,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;组织27支政法宣讲分队走遍全区160所学校,累计开展150余场次普法活动,惠及19万余名师生,实现校园普法全覆盖;精心编撰《未成年人“七防”教育》普法手册,将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,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\n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,江津区建立“一人一档一专班”机制,通过“政法干部+心理咨询师+社会工作者”结对转化79人。
\n“津城护花”
\n多方协同用爱托举花开
\n近年来,江津区通过“多维关爱”机制精准破解困境儿童监护难题:建立动态管理档案,全面摸排辖区困境儿童并分类施策,累计发放助学金、大病救助等帮扶资金230万元;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,招募“护花妈妈”“周末家长”等爱心志愿者1200余名,帮助实现困境儿童“微心愿”1200个;创新运用数字技术赋能,依托“莎姐守未在线”智能平台实时监测预警高风险家庭,通过“一人一策”精准干预实现帮扶成功率100%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络。
\n通过努力,江津区构建起党政主导、多方协同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。江津区委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常委会固定议题,建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。创新建立涉未案事件复盘通报机制,采取“依法打击、环境整治、分类关护、自我保护、宣传引导”五维联动模式,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地见效。谈到未来规划,江津区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把这张“防护网”织得更密更牢,让每个孩子都能像小树苗一样,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。
\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吴锦涛 记者 杨雪
\n原标题:“三护”行动织密青少年保护网 江津区构建起“预防+保护+关爱”未成年人全链条保护体系配资开户服务
荣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